年轻人为何都喜欢过洋节了
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又到了。原先被中国认为的鬼节如今也一样火暴起来,20多年前,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等“洋节日”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那时恐怕很难想像,这些“洋节”会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落地生根。“洋节日”为什么会如此受年轻人青睐呢?
中国的年轻人为什么喜欢过洋节,而不喜欢中国传统节日?
一句话: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加强既有的等级秩序的,而“洋节”不管在别的国家发挥的是什么作用,在中国起到的都是打破既有的等级秩序的作用。
这个问题可以用孔子的“礼乐”来解释。《礼记•乐记》指出:“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总之,“礼”的作用是加强等级秩序,而“乐”的作用则是暂时打破既有的等级秩序。
“礼乐”也可以用前苏联文艺学家巴赫金的理论来说明:“第一世界是官方的、严肃的、等级森严的秩序世界,统治阶级拥有无限的权力,而平民大众则过着常规的、谨小慎微的日常生活,对权威、权力、真理、教条、死亡充满屈从、崇敬与恐惧。而第二世界则是狂欢广场式生活,是在官方世界的彼岸建立起的完全‘颠倒的世界’,这是平民大众的世界,打破了阶级、财产、门第、职位、等级、年龄、身份、的区分与界限, ‘国王’也被打翻在地,小丑加冕成‘王’,人们平等而亲昵地交往、对话与游戏,尽情狂欢,对一切神圣物和日常生活的正常逻辑予以颠倒、亵渎、嘲弄、戏耍、贬低、歪曲与戏仿。”
拿企业文化建设来说,“礼”和“乐”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一种是员工下跪感恩老板,另一种则如央视内部晚会《东方红时空》——员工们在台上表演节目嘲讽领导,领导们则坐在台下大笑鼓掌。
再拿过节来说,年轻人对春节感到压力很大,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给七大姑八大姨拜年的时候要被逼婚,被问工作收入……更不用说有些地方至今依然存在过年要给长辈磕头的习俗。所以说春节起到的是加强等级秩序的作用。
至于某些人想在每年的12月26日庆祝的“节日”,性质也是可想而知的。
而年轻人过“洋节”,不管是圣诞节,还是愚人节万圣节,基本都是同辈在一起热闹狂欢。即使有长辈和上级参加,也是大家以平等的身份一起玩闹。因此“洋节”在中国起到的都是打破等级秩序的作用。
有所不同的是老外过中国春节。由于他们本来就不在中国的等级秩序之中,所以是体验不到“春节加强等级秩序”的。他们过春节就像中国人过圣诞节一样,感受到的多是打破等级秩序的快感。
在孔子看来,“礼乐”是相反相成的。节日里偶尔打破一下社会中的等级秩序,其实是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用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话来说,过于稳定、缺乏波动的系统反而更容易崩溃;有意给系统引入一些随机性,反而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古代的中西方都存在这种偶尔打破秩序的狂欢节:在古罗马的农神节上,主人和奴隶的身份会颠倒过来,在公共宴会上,主人要服侍他们的奴隶;在欧洲中世纪的狂欢节上,小丑会被加冕为国王。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狂欢节,如“社日”,《周礼》中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也就是说这个节日是供男女私奔野合用的。传说孔子本人也是因为这个节日才出生的……
看到这里有人该问了:“既然偶尔打破一下秩序一般来说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的,那今天的中国为什么不搞个狂欢节啥的呢?”这个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大概只能引用我在另一个场合写过的一句话:“有些事情能让一个健康的人更加充满活力,但是也能让一个脆弱的人崩溃……”
日期:2018年10月30日 23:03:20 星期二 分类:
好文分享 浏览(37624)
本文地址:https://www.blogs.hk/post-3886.html [
百度已收录]
声明:本页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或来源于网络,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请仔细甄别!本站只为传递信息,我们不做任何双方证明,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文章内容若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