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历史
钢管生产技术的发展开始于自行车制造业的兴起。19 世纪初期石油的开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舰船、锅炉、飞机的制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火电锅炉的制造,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石油天然气的钻采和运输等,都有力地推动着钢管工业在品种、产量和质量上的发展。钢管不仅用于输送流体和粉状固体、交换热能、制造机械零件和容器,它还是一种经济钢材。用钢管制造建筑结构网架、支柱和机械支架,可以减轻重量,节省金属20~40%,而且可实现工厂化机械化施工。(天津钢管公司加工车间由于采用了钢管网架结构,实际节约钢材达42.9%)[14] ,用钢管制造公路桥梁不但可节省钢材、简化施工,而且可大大减少涂保护层的面积,节约投资和维护费用。所以,任何其他类型的钢材都不能完全代替钢管,但钢管可以代替部分型材和棒材。钢管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关系甚大,远胜于其他钢材。从人们的日常用具、家具、供排水、供气、通风和采暖设施到各种农机用具的制造、地下资源的开发、国防和航天所用枪炮、子弹、导弹、火箭等都离不开钢管。正由于钢管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密不可分,钢管工业的生产技术不仅发展迅速,而且推陈出新,钢管生产在钢铁工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1. 我国钢管工业的发展历程及达到的生产能力。新中国建立之初,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仅有一套简陋的拉拔式炉焊钢管机和十几多套分散在几个城市的拉管成型,人工手焊或简易机械排焊的焊管机。其中,现在有史可查的,我国最早的焊管厂是1921 年建的上海荣泰管子厂〖冶金史料89。1〗。后来,在上海陆续建了生产床架管、方棚管、电线管和水管等的焊管厂,上海解放时全市共有十几家焊管厂,年产量仅数百吨。那套简陋的拉拔式炉焊钢管机是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的鞍山,于30 年代建的。另外,在上海还有几台冷拔管机,最早的是建于30年代后期的李茂昌机器厂(1939年改名为永大铁工厂,1941 年又改名为永大拉拔厂),安装有一台螺丝式拉拔机和1940 年建的三禾制管厂,安装有一台链式拉拔机。当时,因我国还没有无缝钢管生产厂,所以这些拉拔机,主要是用进口管料管和拆船旧管进行改制加工(大改小,小扩大,厚改薄,短拔长等)。原来,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的鞍山,建有的两个热轧无缝钢管车间(建于1935年10月,生产直径为70-150mm,最高年产为1.14万吨-1940年)的设备,解放后全部被原苏联拆走,另一个正在建设的无缝钢管车间的进口设备全部沉没于大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就是在这原有三个热轧车间的一片瓦砾、颓垣断壁的厂房中建起我国第一套无缝钢管轧机,时在1953年。现在我国已是钢管生产大国,居世界第一位。回顾50年来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 1. 50年代奠基期。鞍钢是中国钢管工业的摇篮,国家在鞍钢恢复建设设计文件中拟定:由苏联全套供应设备在鞍钢将建设热轧无缝钢管(F140mm自动轧管机组)、冷拔无缝钢管、电阻焊管、炉焊管和螺旋焊管五个钢管生产车间。以后由于国家计划调整,取消了炉焊管车间,迁建F60mm 和F102mm 电阻焊管机组及F650mm 螺旋焊管机组。但这三套机组建设施工前的一切先期工作都是在鞍钢完成的。鞍钢聘请了苏联设计专家和生产专家,还派人到国苏联学习,因此在钢管生产技术各方面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我国的钢管工业的发展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奠定了基础。鞍钢F140mm 自动轧管机组1953年12月26日建成投产,到1956年就达到了设计产量(6.19 万t/a)。1954 年就生产出石油油管,并开始向地质、化工、军工等部门提供管材。鞍钢第二冷拔车间是应国家急需由我国自己设计、建设的,于1957年2月建成投产。鞍钢第一冷拔无缝管车间于1958年7 月1 日建成投产。迁到外地的电阻焊管机组于1958 年在北京、天津建成投产,螺旋焊管机组于1959年在宝鸡建成投产。1958 年为了满足国家需要大量无缝钢管的问题,鞍钢无缝钢管厂先后参照苏家屯铜管厂的设备图纸,利用废旧材料和设备,设计和制造了4 套(红旗1、2、3 号)F76mm穿孔机,后来(1959年)这些设备分别被调往四川、云南、山西等地。这样除鞍钢建成F140mm 自动轧管机组外,在北京、天津、陕西、湖南等地都播下了钢管生产的种子,鞍钢提供了人力和技术支援,鞍钢堪称中国钢管工业的摇篮。
日期:2019年04月20日 08:31:33 星期六 分类:
好文分享 浏览(41703)
本文地址:https://www.blogs.hk/post-4364.html [
百度已收录]
声明:本页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或来源于网络,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请仔细甄别!本站只为传递信息,我们不做任何双方证明,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文章内容若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