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文分享 » 详情

    什麼是藥食同源?

    中國傳統醫學理論認為「醫食同源」,「藥食同源」,很多中草藥,既可作為治療疾病的藥物,同時也是很好的食品,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蔬菜、水果常常也都同時具有食與藥兩方面的性能。

    《黃帝內經·太素》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反映出「藥食同源」的思想。

    隨着經驗的積累,藥食才開始分化。在使用火後,人們開始食熟食,烹調加工技術才逐漸發展起來。在食與藥開始分化的同時,食療與藥療也逐漸區分。

    《內經》對食療有非常卓越的理論,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這可稱為最早的食療原則。

    由此可見,在中醫藥學的傳統之中,論藥與食的關係是既有同處,亦有異處。但從發展過程來看,遠古時代是同源的,後經幾千年的發展,藥食分化,若再往今後的前景看,也可能返璞歸真,以食為藥,以食代藥。

    中國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又稱為「醫食同源」)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一樣同樣能夠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會中,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各種食物和藥物的性味和功效,認識到許多食物可以藥用,許多藥物也可以食用,兩者之間很難嚴格區分。這就是「藥食同源」理論的基礎,也是食物療法的基礎。

    中醫藥學還有一種中藥的概念是:所有的動植物、礦物質等也都是屬於中藥的範疇,中藥是一個非常大的藥物概念。凡是中藥,都可以食用,只不過是一個用量上的差異而已,也就是說法: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因此嚴格地說,在中醫藥中,藥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對而言的:藥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藥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藥物的副作用大。這就是「藥食同源」的另一種含義。

    滋養身體為「補」,排泄體內廢物為「瀉」,這些「補」或「瀉」的藥,都取自於食物,多在穀物、果實、豆類、蔬菜類、動物性食物和礦物質食物之中,如紅小豆、黑豆、綠豆、冬瓜、黃瓜、海帶、鯉魚、蔥、姜、薏米等,都具有利尿、消腫、發汗、解毒等作用。我們每天食用的蔬菜、穀物、水果等所有的食物,都既是食物又是藥物。
    打赏
    X
    打赏方式:
    • 支付宝
    • 微信
    • QQ红包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
    日期:2020年08月18日 07:57:22 星期一   分类:好文分享   浏览(26193)
    本文地址:https://www.blogs.hk/post-5633.html   [百度已收录]
    声明:本页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或来源于网络,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请仔细甄别!本站只为传递信息,我们不做任何双方证明,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文章内容若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版权所有:《博客之家
    文章标题:《什麼是藥食同源?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 《博客之家》 原创
    转载请注明本文短网址:https://www.blogs.hk/post-5633.html  [生成短网址]

    留言咨询

    自动获取QQ

    昵称

    邮箱

    网址

        站点统计

        • 收录网址:3370 个
        • 发布文章:3008 条
        • 在线人数:1人
        • 总访问量:270561006次
        • 本站运行:12年5月3天
        Copyright © 2025 博客之家 版权所有  
        關於本站免責聲明sitemap新站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