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关系民族发展的兴衰盛弱。但是,在新形势下,我们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并不是很注重,在机制、方式、环境等方面均有不尽人意之处。社会的鱼龙混杂,不良文化信息严重侵蚀着未成年人单纯的心灵;家庭教育中存在严重的宠溺现象;学校教育中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教育现象依然存在等等。这些不利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因素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方针政策,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让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是对未成年人实施德育教育的前沿阵地,学校的教育对未成年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少年儿童的很多行为习惯是在学校养成的,甚至其良好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学校学习期间已基本培养形成,由此可见,在学校中,重视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更是势在必行。但是,很多学校却忽视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即使是实施了教育,也总是收效甚微。那么作为学校这样一个大环境该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呢?
一、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学校,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学生的成长来开展。但是作为教育前沿阵地的很多学校,在制定德育计划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考虑学生的内心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总是为了结合政治实事的发展趋势,一厢情愿地大张旗鼓开展一些追求表面成绩的活动,表面上是有条不紊地抓紧抓好了,实际上常常是因为一把抓,没有重点,没有要点,导致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没有真正的收获到什么。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尽量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动者,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在受教育中通过积极参与、实践体验培养道德、树立理想、提高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群体必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教育应该放在其首,且应伴随着学生在校园环境下的整个成长过程里。除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外,学校还应该对学生们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校园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各项德育教育活动,例如,不定期的组织关于德育教育的班级板报评比,“歌唱亲爱的祖国”歌咏比赛,举办“学雷锋月”活动、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们潜移默化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加深对优良传统美德的感悟与继承。
如果对学生进行一味地灌输道德意识与内容是不起作用。诸如对于作为一个学生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以及是非、善恶、真假的辨别尺度等这些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就并不一定要求学生停留于死记硬背上,它可以采取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进行了解掌握。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后,他们能够自觉地利用时间锻炼自己,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在自身体验中培养独立判断思考的能力,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我们总是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些学生,他们步入社会后经常会抱怨懊悔自己在学校时没有珍惜时光,认真学习,原因何在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学校里,他们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中,雨淋不到,太阳晒不着,天天对待的也只有消耗不了多少体力的作业,而一旦跨出校们后,他们却需要经受暴风骤雨、日晒雨淋干起沉重的体力活。此时的他们便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同样的道理,学生对于道德的说教并不认同,而一旦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收获,将会取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好比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告诉学生菜要如何炒,要炒多久,要加多少盐才既不淡也不咸,也许老师讲上数十遍,学生也还是不清楚什么样是熟的,怎样才算味道口感好,这数十遍也就等于是一堆废话而已。而如果让自己动手实践,亲自动手炒菜、亲自尝试青菜的味道,取到的将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学校为链接点,构建和谐的环境
学校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学生们所接触到的环境优劣将极大的影响到他们自身素质的提升。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成为了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先行条件。学校优美清洁的环境、完善的教育教学措施、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表现出来的是校园的特色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这些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优美、清洁的环境能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有利于同学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的教育教学措施增添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增长课外知识。除了这种物质化的形态外,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项操行标准等则是精神形态的体现。它们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热情,督促学生勤奋好学、积极进取。
另外,父母是学生的最重要的老师,学生在校外所受更多影响的便是他们的家庭环境,所以,在加强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并不是独立的,它应该是一个链接点,通过家校共建的方式,不断进行家校的沟通,加大与家长、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正教育方法,共同进行教育管理,才能够为学生的品德教育营造出恰当和谐的环境。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可以不定期的举行家长会,让学生家长来学校了解学生的校园成长环境,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还可以举行家访活动,深入到学生家庭中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各方面活动,并与家长进行探讨沟通如何教育才更有益于学生的德育发展。
三、以教师为示范,加强师德建设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学校教育期间,教师的品行往往成为了学生内心衡量道德的准则,教师的一言一行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加强自身师德建设,重视在学生中起到的示范作用。试想一下,如果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自己都着奇装异服,行为言语粗鲁的话,那么他又如何对学生的着装言行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呢?如果一名教师在课堂上高谈阔论某种行为是爱国的,是高尚伟大的,而自己在课余的行为却是缺乏公德心的,那么他的教育又如何对学生起到导向作用呢?因此要想有效地去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必须先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从自身的每个细节、每件小事做起!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或者管理过程中,不仅要着装得体,待人接物注意分寸恰当,与学生沟通懂得言语技巧,注意到每一个可能影响到学生心智成长的小细节,让他们在正确的引导下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学生在校不仅要学习各种知识,还要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因此,我们教师所要传授的不仅仅是自己所能供给的学识,还应该包括教师自身的社会经验以及各种为人处事的哲理与技巧。言传身教,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学生往往能够从教师处理事件的过程中习得不同于课本上的社会知识。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在面临各种事件的处理时就要进行深思熟虑,避免对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
虽然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受社会舆论、家庭环境、地域区别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的,但是从幼儿园开始,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个阶段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学校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信,在全社会齐心协力下,在学校有条不紊地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日期:2016年06月01日 06:02:32 星期二 分类:
好文分享 浏览(52741)
评论(1)本文地址:https://www.blogs.hk/post-890.html [
百度已收录]
声明:本页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或来源于网络,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请仔细甄别!本站只为传递信息,我们不做任何双方证明,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文章内容若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留言咨询